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西安邮电大学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教育项目。办学6年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提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理念的优秀工程师(Extraordinary Engineer with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novativeness,即I2E)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强化人格素养、注重协作能力、开阔国际视野、突出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相融合的电子系统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国际化教研团队;建设多门适合项目的“金课”;形成“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探索外籍教师管理模式;创建“家长关爱学生、导师指导学业、导员疏导心理”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实施专门化、精细化管理,有力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在地方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较好的经验成效。
2019年7月,66名首届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率达96.96%,考研升学率达50%,为学校平均升学率的3倍多。其中17人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境)外大学继续深造,16人被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大学录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30余人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国葛洲坝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就业。2020届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达56%,一名本科毕业生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英国卡迪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200余人次。
课程构建与教学方式:以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为导向
表1:课程模块设置分布
根据电子信息行业和地方经济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按照“强化人格素养、注重协作能力、开阔国际视野、突出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地方经济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注重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相融合,依据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知识构架,构建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人文培养、表达沟通和实践等五方面的课程体系,加大选修课程和英语课程的比例。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选择不同课程模块学习,重构个性化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5项专业技术能力和7项非技术能力的培养与人格养成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核心知识构架基础上,将课程模块进行划分(见表1),通过研究课程间的关系,规划出7类专业核心课程群(见表2)支撑智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
表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学生演讲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以项目为驱动,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培养创新意识,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工程能力,形成“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通过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等方式,以MOOC/SPOC授课方式讲授18门次核心课程,使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平均提升5-8分。
在考核方式上,引进英方方式,多元化评定学生成绩;加大过程考核比例,客观公正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理论课程采用课程报告、大作业、课程讨论、答辩、实验、试卷等多样化考核方式。实践课程根据教师的项目、学科竞赛等设置多个题目,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定题目,学生可以分组或者独立完成题目,教师结合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其报告、答辩、实物演示等确定课程成绩。
在班级管理上,通过小班授课,保证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中外双方教师会将自己的工程类科研项目分解为课题,将相关部分内容布置给学生,通过项目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将课程学习和实践统一到创新能力培养这一目标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制度保障:强化基地建设,规范化教学管理
平台构建及制度保障是规范教学环节、提升教学品质、保证项目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因素。学校专门成立中外合作办学领导小组,制定《西安邮电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管理办法》《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国际)专业教学相关工作实施办法》《电子信息工程(国际)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等相关文件,并结合有关文件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认真检查和总结,完成2016年至2020年每年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查。
斯泰福厦大学教学评估代表团每年7月会对项目进行年度教学课程评估,评估团通过与教师座谈,听取教师汇报,抽调教学资料、考试试卷和考核报告,对项目课程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反馈建议,持续改进,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的大力支持为项目顺利实施及提升办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教学资源方面,学校和学院为项目提供专用教室和专用实验室,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年度项目支持合作办学环境的升级改造。
项目拓展:多元化国际合作,扩展合作领域与资源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以本为本,注重内涵发展,在引进对方优质课程资源的同时,双方从学生培养与课程体系、课程共建与授课方式、师资培养与科研合作、教学评估与教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提质,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本项目人才培养质量。
6年来,双方共同开发了8门课程,有20名教师参与项目的课程辅导和课程评估,形成中文授课、英文授课、双语授课、合作课程授课等多种课程授课方式;为强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力量,学校举办英语口语强化班,13名项目教师参加强化班,为全英文授课奠定了基础。此外,双方教师在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获批陕西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西安邮电大学已培养出一支跨学院、跨学科、可全程英文授课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除此之外,学校不断为学生拓展海外实习基地,为研究生阶段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及有短期出国交流意向的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场所,通过海外实习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等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度,为他们未来学业、职业规划提供更多选择。目前,经过两届学生的实习,已形成两个较为成熟的海外合作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正积极申请陕西省大学生海外研发中心,让更多学生受益,扩大社会效益。
通过6年来的积极探索,项目已打造出独特的教学及管理模式,在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学生培养方案修订、创新实践训练、合作开发课程、MOOC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中形成鲜明特色,其成效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低成本的海外教育模式”中可借鉴的实施案例,为地方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范例。下一步,项目将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需要,以持续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地方培养合格的电子工程领域人才起到辐射作用。(文| 张新 杜慧敏 刘有耀 吕军战 郑慧娟 作者张新系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负责人,杜慧敏系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刘有耀系西安邮电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吕军战系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郑慧娟系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中英办办公室副主任。本文系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19BZ041]研究成果)
来源:神州学人(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