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讯 > 关注>对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价值的再认识

对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价值的再认识

华夏时讯 2021-05-13

[摘要]来华留学生校友有别于国内校友资源。来华留学生校友既是公共外交的对象,也是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是集外交、技术、经济、人文等多种价值为一体的资源。认识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的特殊性和宝贵价值,才能管理和利用好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提升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水平。

p47.jpg

2019年5月,由天津工业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校友和留学生“一带一路”机遇与发展座谈会召开。来自不同行业的十余名校友和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韩国、突尼斯、孟加拉国、蒙古、塞拉利昂等国家的15位留学生参加此次座谈会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校友;公共外交;教育国际化

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关系到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切实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其中将校友工作列为来华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中的一项,专门强化了对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的要求,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制度,有效开展校友工作,推动来华留学生校友和学校共同发展,支持来华留学生校友为促进文明交流、增进人民友谊、深化国际合作作出贡献。由于来华留学教育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管理方式上与国内学生教育不同,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相应地具有一些国内校友资源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价值,因此,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区别。本文通过对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特殊价值的分析,以期提高对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的认识,为做好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做一些有益探索。

对来华留学生校友外交资源属性的认识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来华留学人数不断攀升。截至2018年底,有来自196个国家的近50万名留学生在我国1004所大学里学习。[1]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留学目的国。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已经积累了庞大的校友资源。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的教育属性之外,还具有推进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多重意义。[2]

在外交实践中,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外交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等。公共外交强调向外国公众传播和介绍本国国情及政策理念,从而争取外国公众的民心民意,以期在外国公众心目中树立国家的良好形象。来华留学生接受中国高校的培养,是中国形象传播的国际受众,从这个角度看,来华留学生是我国公共外交的对象。

作为跨国学习者,来华留学生也是中国形象的传播者,是大外交格局中的行为主体之一。美国学者戴蒙德和麦克唐纳,在其著作《多轨外交:通向和平的多体系途径》中区分了有助于缔造和平和建设和平进程的参与者(官方和非国家的行为体)和活动,这是作为外交领域描述多行为体的复合体系的首批著作之一。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对第二轨道外交尤其重视。第二轨道外交是介于第一轨道外交——官方外交和纯民间外交间的一种特殊外交渠道,凭借其自身身份的非正式性和操作的灵活性,从另一角度推动着国家间的沟通与交流,是第一轨道外交的重要补充,已经在国际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来华留学生是跨文化交流的实践者,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纽带,是国家间人文交流的载体。毫无疑问,来华留学生是中国公共外交发挥作用的行为体之一,因而赋予了来华留学生校友外交资源的属性。我们认为来华留学生校友是公共外交的一员,既是公共外交的对象,也是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是集外交、技术、经济、人文等多种价值为一体的资源,这是有别于一般校友资源的地方。

长期以来,欧美国家招收国际学生,除了经济目的以外,还将其作为服务外交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手段。美国国际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曾在媒体上撰文称,国际学生回国后往往会更加认可美国的价值观和制度,二战结束以来,全球有超过200位前任或现任国家领导人曾在美国接受教育,[3]富布莱特也提出,当今世界,外交政策不能仅仅依靠军事力量和外交活动,我们必须向其他国家传播我们社会的价值观。[4]

p48.jpg

2017年天津工业大学田径运动会留学生代表队入场

来华留学生校友关系框架和校友资源价值

罗志敏在《大学-校友关系的关系性研究》一文中认为,大学-校友关系首先表现为一种既定的先赋性关系即学缘关系,其次表现为一种两类主体——制度主体和生活主体互动的结构性关系,同时还表现为一种需要纳入实践操作层面的建构性关系。[5]对于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的认识,不能缺少这种特定的中外人文交往式的互动结构性关系视角。我们认为,来华留学生跨国学习,接受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国内学生相比,其校友关系除学缘关系以外还存在中国-来华留学生校友这一结构性关系。因其外交资源的属性,大学-来华留学生校友关系的内涵与中国校友也有不同。

基于来华留学生校友与中国之间互动关系的活动产生如下附加价值:

来华留学生校友对于中国来说具有语言、文化、外交、经济等多种资源价值。如在语言文化方面,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将不同的语言文化带入中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全世界的不同语种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有140多种。由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外语类计划招生专业涵盖的语种在10种及以上的高校有16所。位居招生专业语种数量第一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共获批开设101种外国语言,其中2019年招生专业涉及的语种数量共有42种。操不同语言的来华留学生校友,其语言可以弥补我国外语语种研究之不足,其文化可以成为我国了解他国的重要参照。进而增强我国本土文化的包容性,提升我国语言建设能力和文化软实力。

在中国形象传播方面,对于国外普通民众来说,了解中国的直接渠道是身边曾去过或正在中国留学的人。来华留学生的传播行为中,无论是直接的人际传播,还是使用网络媒介、视讯等沟通手段,很大部分话题涉及中国。来华留学生校友精母语、通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具有贯通中外的优势,能够把有关中国的文化、信息、评价带到世界各地,把适合他们国家同胞口味的中国故事传播开来。同胞之间具有文化信任,来华留学生传递出的信息、看法、评价要比对外宣传内容更令其同胞信服。来华留学生中很多人会成长为社会栋梁,由他们讲的中国故事听众多、影响大,传播效果具有乘数效应,可以在国外公众心目中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推动中外关系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外合作交流方面,来华留学生校友学成回国后,分布在各行各业,相当一部分校友成为所在国家政界、商界、文化教育界的精英或骨干,与本国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愿意为中外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为国内外合作交流发挥作用。

在与中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中,来华留学生校友因自身优势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亲身感受了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发展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学成回国后成为中外交流的最好使者,可以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信任。对于拓展我国国际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基于来华留学生校友与母校的互动关系产生以下附加价值:

来华留学教育是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体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考核指标之一。来华留学生校友的专业能力体现了母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扩大了母校的国际影响力,科研能力突出的来华留学生校友,通过与母校展开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高母校科研创新能力,促成母校和国外高校、科研部门的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对树立母校教育品牌、扩大教育开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为母校招生工作推荐优质留学生生源。国际教育市场优质生源竞争激烈,高校总是寻求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保障生源,校友力量显得弥足珍贵。特别是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生源,在国外的校友会可以协助母校在当地进行招生宣传,人际关系广泛的校友拥有的人脉为学校搭建有价值的社会关系网,为潜在的生源提供咨询,在吸引生源、展示学校办学实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帮助母校提升在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服务水平。为在校来华留学生适应跨国文化、心理健康发展、就业方面提供积极帮助,指导在校来华留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来华留学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单位、得到工作机会,助推毕业生职业发展,提升在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服务水平,增加来华留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基于来华留学生校友与中国师生的互动关系产生以下附加价值:

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生活学习期间,与中国师生建立起个人友谊,是中外民间交流的使者。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人文交流被提升到国家外交战略高度。人文交流以跨国界的人员交流、思想交流、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重在不同层面人与人之间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民心相通英译“People-to-people connectivity”,可见其内涵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华留学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一员,有学者甚至认为,如果一位国际学生日后成为自己国家的重要决策者,那么他与当地师生跨文化的接触经验,甚至可以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和政治事务。

来华留学生作为外交资源的特点

来华留学生群体对中国的认知更全面客观。教育即生活,与其他人文交流活动不同的是,来华留学是一项长时间的、深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外国人来华旅游、参加短期文化交往是快餐式文化,留下的是走马观花的粗浅感受,人员之间结构松散,相互联系是短暂的。来华留学生接受的是有组织、有管理、成系统的高等教育,他们之中以高中刚毕业的青年学生居多,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尚处在成型阶段,善于接受新事物。经历几年留学生活,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中国文化熏陶,他们不断适应文化差异,逐渐消除了刻板印象,形成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正面评价。学龄时期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大众媒介、人际交流等渠道形成了对一个国家的印象,这种印象可能会相伴一生。[6]据美国《外交杂志》的调查,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回国后,有78%对中国有更积极的印象。

来华留学生校友与中国、与母校的关系具有“情感性”特征。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师生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常常是中外友谊佳话的主角之一。在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如,唐朝时期,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广泛结交中国诗人学者,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他和唐代著名诗人名士,如李白、王维、储光羲、赵晔、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天宝12载(753年),他被误传在归国途中于海上遇难,李白闻知十分悲痛,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在当代的来华留学生中发生的感人事迹也不胜枚举,如拥有“熊猫血”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16岁来中国留学,10年间已为中国人民无偿献血达5000多毫升。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讲述了鲁斯兰无偿献血的故事,并对他的举动给予高度赞扬,称赞他是“中哈友谊的使者”。[7]

来华留学生校友与中国、与母校的关系具有“非政治性”特征。校友会本身就是非政治性、非宗教性、非营利性的群众组织,不带官方色彩。中外师生交往是民间交往活动,与官方主导的外交活动相比,不同文化背景的校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相对便捷和简单,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以校友为主体自发的交流活动,没有政见分歧,也没有利益争执,校友广泛参与,交往氛围轻松自由,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具有亲和力和灵活性。是政府主导开展的人文交流活动的有效补充,其作用不可低估。哈佛、耶鲁、牛津和剑桥等世界著名高校也是因为凭借其在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才得以成为西方大国对外国留学生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来华留学生校友怀着报答母校的培养之情与母校交往,这是任何政府外交活动所不能比拟的。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来华留学生为母校捐赠口罩的感人事迹,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来华留学生规模还将持续增长。我们不能坐拥来华留学生校友宝贵资源而使之处于闲置状态。当务之急是对来华留学生校友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在深刻认识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制度,管理和利用好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有计划地收集和维护来华留学生联系信息,积极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联络来华留学生校友。积极推动来华留学生建立海外校友组织或加入现有校友组织,积极组织来华留学生校友活动,遵照《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要求,将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落到实处。(文|羊隽芳 范晓芸 刘栋 布和 费建武 作者系天津工业大学教师。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年高校校友工作专项课题“高校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服务‘一带一路’民心工程研究”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2017XYZD08])

参考文献:

[1] 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 [2019-08-1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 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2] 顾莎莎. 法治逻辑与进路:“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图景与来华留学生培养[J]. 比较教育研究, 2019, 041(012):3-11.

[3] 肖冰. 中国布局留学外交[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4, (8):18-19.

[4] 缪毓烨. 公共外交视域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基于上海交大留学生抽样调查的分析[J]. 经济视角(中旬), 2011:102-103.

[5] 罗志敏. 大学—校友关系的关系性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8(05):119-133.

[6] 刘国峰, 董鑫. 用刻板印象理论浅析国家印象的形成[J]. 视听, 2014(12):71-72.

[7] 习近平.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EB/OL]. [2019-08-16]. http://www.gov.cn/ldhd/2013-09/08/content_2483565.htm.

来源:神州学人(2021年第5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