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讯 > 文娱>【山河】居“庸城”忆“边城”,幸福来之不易(赏析)

【山河】居“庸城”忆“边城”,幸福来之不易(赏析)

华夏时讯 2021-05-13
熟悉的风景,轻快的旋律,飞扬的理想,燃烧的青春,沸腾的生活……必须承认,《江山如此多娇》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每集都有戳中人泪点与笑点的地方。这个高扬主旋律的扶贫剧很“土”很“燃”,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它悄悄征服。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庸城”人,观剧中熟悉的青山绿水,熟悉的吊脚楼与烟火气,熟悉的土苗服饰与风俗民情,加上每集结尾“创作札记”呈现出的扶贫工作场景,总觉得剧中的人与事就是身边真实的人与事。
  观此土味扶贫剧,我想每个“庸城”人都能产生情感共鸣,都能获得心灵的深度帮扶。我相信优秀的作品不是笔写出来的,也不是机器拍出来的,它应是于天地间原本就存在的。
  不知为何,随着剧情的推进,我的思绪常不由自主地由“庸城”飘至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由“碗米溪”飘至“碧溪岨”,由“惹阿公”想到“爷爷”,由“喜妹”想到“翠翠”,由“覃献文”想到“傩送”……这一幅幅山水、一张张面孔、一个个习俗,中间似乎藏匿着我们湘西的百年变迁史和湘西儿女的漫长觉醒史。
  一、忆“边城”,思过去的美丽与哀愁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的故事就这么结束了,沈从文狠心地把翠翠定格在渡船边,戛然而止,大量的留白,让读者意犹未尽,唏嘘不止。沈老没有给出答案,只描绘了我们湘西在水一方的未被污染的自然,未被腐蚀的人情;只写了发生在仿佛没有时间流过的茶峒的几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无关金钱,无关权力,却给了一个生死契阔、会合无缘的结尾。
  《江山如此多娇》“带着幸福来看你”,结局皆大欢喜。喜妹的电商事业越做越大,她成了“网红”成了村里最富裕的人,并当选上村主任,打破了碗米溪男人当干部的惯例。惠妹子摆脱吸毒丈夫,与曾经的懒汉酒鬼、后来的养蜂人麻长顺过上了幸福日子。幺姑成了村小音乐教师,爱赌博的丈夫田老八改邪归正,经营了村超市,夫妻恩爱情深。碗米溪的路通了,桑蚕园、莓茶园初具规模,旅游开发搞起来了,剧中的人民摆脱贫困生活,走上了致富道路。
  《边城》与《江山如此多娇》展现的都是发生在湘西大地上的故事,故事对现实进行了过滤与剪裁,但毕竟照进了现实。“边城”与“庸城”,山重重,水清清,江山多娇,百年未变。翠翠与喜妹、惠妹子、幺姑,都是灵秀纯朴的山里姑娘,大自然的女儿,命运却云泥有别。这湘西大地上的变与不变,很值得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深思。
  细读《边城》,总感觉在那景致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喧嚣与浮华的世界中,有种挥不去的隐痛,总感觉里面弥漫着一种因生命孤独、精神无依而带来的忧伤。那几个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最终一个永沉江底,一个孤身远离,一个独守渡口。
  翠翠,这个风日里长大的、眸子清明如水晶的小兽物,因为两年前的端午节邂逅了傩送,内心便被傩送填满了。可她将这份感情仅仅埋在心里,虽常与爷爷聊起“大鱼会吃掉你”的话题会嗤嗤地笑,虽常想起那个端午节,但小心思是不会告诉爷爷的。傩送到渡口来,她也会悄悄躲开。她可以把傩送说给她的话记得清清楚楚,可少女的羞涩却让她不敢面对。她就那么孤独地爱着傩送。爱,是她一个人的事。
  傩送,喜欢渡船不要碾坊的率真小伙,为翠翠可以整夜唱歌,却不为心上人所知。对翠翠来说,傩送的歌声只走进她的梦境,却没走进她的内心。与天保同时喜欢上翠翠,两兄弟通过车路,马路来公平竞争,但天保的死,给傩送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加上父亲不同意他选择一个间接害死哥哥的女人,于是,矛盾中,他出走异乡。他孤独而辛苦地爱着翠翠。爱,也成了他一个人的事。
  爷爷,辛勤的摆渡人,慈爱的长者,传统美德的代表。所有的爱给了翠翠。当他知道天保和傩送都喜欢翠翠时,既高兴又担忧,他不断地打探天保、傩送、顺顺的态度,常常一番好心让事情更复杂。对于天保兄弟的决定,他只能保持沉默。担心着翠翠的命运,又感到无能为力,孤独与担忧中,撒手而去。爷爷太老,翠翠太小,至亲各自孤独,中间隔着一条趟不过的河。
  沈从文,发掘了我们湘西村落人性的金子,同时深谙这种处于原始自然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愚昧及缺陷。优美与野蛮,善良与封闭,“金子”与“沙子”共存才是真实的湘西。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田园牧歌般的日子,足以让我们湘西儿女自豪;可深深扎根的愚昧、落后、野蛮、保守、迷信……也牢牢地套住了我们。
  祖辈们游走在时代的边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如影随形地伴着一代又一代……
  
  二、观“江剧”,感当下的奋斗与蜕变
  文学是人学,应该写出人的状态,写出人的理想,写出人对自身的追问。沈老在《边城》中做了很好的暗示:“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江山如此多娇》于继承中创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路线,深入湘西大地,关注民生忧乐,给出了漂亮的答案。
  此剧不回避“庸城”人的守旧与落后。
  百年时光流转,“边城”人的保守、封闭、落后仍在“庸城”大地上延续:“斗牛”事大,即便山洪将至,村民也不愿改期;惹阿公非得带着棺材下山,以致龙镇长搭上了性命;村民认为金牛山的万物皆有灵,炸山修路会破坏神山圣水,以致濮书记为救阻工的村民而牺牲;村民目光短浅,拒绝外出考察增长见识,逼着沙鸥分红;村民不相信濮泉生能扎根碗米溪,逼着他喝血酒;村民一朝被蛇咬,就不愿听种桑专家的讲课;送给懒汉麻迷糊的猪崽,成了他饱食一顿的烤乳猪……碗米溪地僻人穷,388元的高考复习资料费,差点要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命;覃献文与幺姑青梅竹马,两头牛就将他们拆散了……
  此剧不忘赞美“庸城”人的淳朴与善良。
  喜妹为了正义与爱情,可以与打小算盘的父兄反目;石排山重情重义,定期给村民赔偿种猕猴桃损失的钱;惹阿公将自己的寿材卖了,给向登高凑钱还债;尾矿地改造时,全村人肩挑背扛干劲十足;濮泉生与田老八打了一架心灰意冷,惹阿公顾全大局,带领全村人前来挽留;沙鸥返省城前,全村人为她点燃熊熊篝火,麻长顺擦亮了他的打火机;沙鸥扶贫结束打算黎明前静静离开,没想到全村人早已排立路口,打开手机为她温暖送行……
  此剧不掩盖“庸城”人为摘穷帽的自觉奋斗。
  此剧提出了“庸城”人的最大困境:多好的绿水青山,可老百姓手里还端着要饭的碗。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庸城人该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摆脱贫困?
  石排山种猕猴桃,向友亮筹钱修路,喜妹带货直播,廖匠嘎自制药酒,覃献文在四处透风的村小传递文明,鼓励孩子们不做井底之蛙要跳出大山看世界,鼓励幺姑走上更大的歌唱舞台,然后在三人之间那拥挤的爱中决然退出。
  山里人有血性,他们的血性是一种决心。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艰难地寻找着脱贫出路。没有人愿意理所当然地穷下去,没有人愿意理所当然地领救济粮。可现实是,“庸城”的山叠着山,水绕着水,这高山深水,养育人也阻挡人,仅靠双手与双肩来撼山战水,难!难!难!人地矛盾,闭塞观念……自觉突围,力量实在有限。
  此剧重点讴歌了两代扶贫干部,无计回报的奉献。
  濮家巷书记、龙佑民书记、刘全民书记,江四维书记……他们满怀激情,高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铁肩担道义,他们一往无前的力量就是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一个个英雄,为庸城的脱贫竟折腰。《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人为一群人守护,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悲壮而感人。
  扶贫,不是一代人的使命。穷帽没摘,他们的下一代接力扶贫!
  多娇江山间,飞驰着一辆摩托车;青山绿水间,点缀着一辆红吉普。静中有动,绿中映红,动力与活力,想必是导演要搅动那寂静穷山寨的精心设计。
  骑摩托车的濮泉生,眼里有光,心中有火,敢想敢干,种太阳,点灯光,有些幼稚与莽撞,更多闯劲与魄力,他有丰满的理想,更有扎根泥土的脚踏实地,能设身处地地为百姓找路子、谋票子,是个理想主义者,更是个实干家。
  开红吉普的沙鸥,创新意识强,法律意识强,开创喜妹公众号,带领贫困户外出开眼界,为幺姑的不幸命运抗争,为麻长顺与田惠能幸福结合努力,为留守儿童的失语自闭焦心……
  两人刚柔相济,优势互补,时而斗嘴,更多默契。两人灵活运用“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一手抓“扶贫先扶志”,一手抓“输血变造血”,解决了村医待遇、留守儿童、易地搬迁等各项难题,同时推动了金牛山隧道的顺利开工,打开了“庸城”的西大门。两人的青春与梦想迸发出的光芒照耀着村中每个人,两人的创新意识与勇敢实践唤醒了村民的脱贫决心,激活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农村产业的规模化,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最终成功脱贫摘帽,一举实现了几代扶贫干部的夙愿。
  满地都是六便士的世间,我相信会有如濮泉生和沙鸥这类抬头望月亮的人。
  此剧让我们看到了成功脱贫背后必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可暖。幸福生活的到来,不是某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整个社会全方位的参与和努力的结果。美好的生活不只来自于人民的坚韧,更得益于制度的坚强。
  濮泉生与沙鸥的一个个好点子,靠他们的一己之力是很难变为现实的,背后必有一个先进的制度来保障,化解他们危机的必是一个个给力的惠民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庸城”人一个都不少地脱贫,定要感恩爱民的党和伟大的国。
  
  酒鬼“麻迷糊”可以脱贫致富拥有爱情,“岳云”傩送却因哥哥离世远走他乡;喜妹走上致富路并当上了村主任,翠翠这个美丽乖巧的姑娘只能终老在渡口边……
  “庸城”与“边城”,隔着百年;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也跨越了百年。
  
  三、居“庸城”,悟未来的责任与担当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没有走进田间地头参与扶贫。观此剧,看到了国家从上到下,拔除穷根的坚毅,看到了扶贫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深感扶贫工作的不容易,“庸城”人觉醒的不容易,幸福生活到来的不容易。
  剧中人在觉醒,观剧人也要成长。
  在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中,我有了一些疑问:爱贪小便宜、爱搬弄是非的“电喇叭”脱贫后能教育好她的孩子们吗?如果田老八知道那套银饰是覃献文多年亲手打制的,他的臭脾气会不会发作?逆来顺受的幺姑会不会勇敢地与之抗争?哪里有事哪里凑的“麻迷糊”真的清醒了吗?山上山下那些因利益而摇摆的人,遇到新问题能立场坚定吗?不支持、不反对、稳字当头的“潘学斌”们能不能创造性地工作?廖贵湘曾因病返贫,惹阿公曾因孙女离婚归家返贫,向登高曾因创业失败返贫……脱贫不容易,返贫却简单。
  回到现实,多年的脱贫攻坚,我们“庸城”人的物质生活的确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可人们的精神世界未必随之丰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富了口袋,荒芜了脑袋,岂不更可怕?“点灯人”覃献文为爱放手已远走他乡了,“扶贫人”濮泉生、沙鸥不可能一直在他乡……这些外来的热血有为青年,只能陪“庸城”人一阵子,不可能陪一辈子。“庸城”的未来一定要靠它自己的儿女。
  观我身边的部分学生,衣食无忧,生活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无梦想、无斗志,着迷游戏,学习热情不高。
  观今年的全球疫情,致1亿多人感染,200多万人离世。疫灾,让一个富裕起来的人返贫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昨天几代人的流血流汗,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我明白一个教师在课堂中“扶智”与“扶志”的义不容辞。我们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技能的教学者,更应是理想与责任的引路人,应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我们的孩子不能在“边城”被边缘化,也不可在“庸城”平庸下去。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们每个老师都不是局外人。“庸城”人的脱贫事业会一直在路上,没有休止符。
  我希望,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能延续“边城”的唯美与良善,能保持“庸城”的奋斗与理想。人民得山水之清气,遇时代之昌明,真正踏上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
  
  二〇二一年二月七日
  
  
  
  附:
  《江山如此多娇》金句100句
  观剧时,不少台词印在脑海。整理如下:
  
  第一集
  1、粮养身,歌养心,斗牛,养精神。——惹阿公
  2、人活,一栋房;人死,一副木。有些礼数,还是不变的好。——龙佑民
  3、不了解情况,不要乱下结论。等到你的手什么时候像龙书记儿子的手一样黑了,裂了大口子的时候,你就不会在这里,抹着昂贵的口红,喊着廉价的口号。——濮泉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