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讯 > 文娱>【东北】读刘增杰的“怀念大嫂”(赏析)

【东北】读刘增杰的“怀念大嫂”(赏析)

华夏时讯 2021-05-13
刘增杰老师出书了。可喜可贺!在全书几十篇文中,我最爱读“怀念大嫂”。
  这篇长达三千字的文章记叙描写了大嫂的一生。作者通过真挚、朴实、绘声绘色地描述,把大嫂嫁到老刘家后的苦辣酸甜,周折艰难的生活情景及其经历描绘得生动感人。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以我和大嫂的相处经历讲述为线索,贯穿全文,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感情质朴,充分地表达了浓浓的姐弟之情。
  在作品结构上,作者做了精心的安排:以时间作为线索。用时间把人、物、事情串联。脉络分明,一以贯之,从而使得作品主旨得以彰显。文章中一个个事例并非杜撰和编造,皆源于真实生活,真实感人,读后不免让人唏嘘不已、惊叹感怀。
  “怀念大嫂”是一篇亲情散文。亲情散文是作者非常擅长的题材,写起来得心应手,一气呵成。此文是作者心血、情感和智慧的结晶,可谓他的代表作。在与中老年文友思想交流、精神传递、爱心汇聚、技艺演练的舞台,充分显示了刘增杰旺盛的创作实力和日渐进步的写作能力。
  文章全文以白描手法写就。显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白描,原指国画的一种画法,只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用到散文写作上,是指文字简洁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一种写作方法。在“怀念大嫂”一文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如下: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家一年四季做饭和取暖用煤,都要用架子车到南山焦村煤矿去拉,这最苦最累的活儿自然又落到了大嫂的肩上。从我村到焦村煤矿有十六七里路,一路上坡,中间要穿越一条红沟。沟深五十余米,从沟底到沟北、沟南各有一百米长的大坡。因为来往拉煤的人和车辆太多,坡面被碾得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凡用架子车拉煤的人无不害怕这条大沟。上中学时,有一年放暑假,我陪大嫂一起到焦村煤矿拉煤。去时是空车,由我拉着,回来时装了六七百斤重的煤,大嫂心疼我年幼,便一直由她驾车。红沟到了,由南向北是下坡路,大嫂就高高地举起车把,让车尾擦着地面,一步一步地向坡底滑动。我在车后用拉绳使劲拽着,使车速尽量减慢。好不容易到了沟底,稍作休息,又开始了艰难的爬坡。大嫂从容地挽起裤腿,把车袢套在肩上,双手架起车把,高喊一声:‘走’,拉起车又前行了。我在车后使劲推着车,车轮艰难地向前滚动。坡度越来越陡,只见大嫂躬着腰身,车袢紧扣在肩头的肉里,两条暴着青筋的细腿像钢棍一样一前一后地在坑洼不平的坡路上支撑着,挪动着,一点一点地走,一步一步地爬,不知用了多长时间,终于爬上了红沟那百米长的北坡。望着大嫂满脸的汗水和煤灰,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她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付出了何等的辛劳!她的勤劳、刚强和无私,值得我们敬重。”
  这种白描的写法,对于初学散文写作的人来说,比较适合,尤其针对我做出了师范,读罢受益匪浅。
  刘增杰的散文《怀念大嫂》,把对大嫂的爱书写到了极致。大哥和大嫂的的婚姻,虽父母包办,可夫妻依然恩爱。从文中看出,大嫂极其勤快,知情达理。作者细数大嫂生前一心养子相夫、任劳任怨操持大家的种种往事,赞叹大嫂生前的贤惠品德和牺牲精神。抒写了大嫂诉说不尽的对作者怜爱、欣慰、而作者也对大嫂表达感激、愧疚与悼念之情。文章不避琐细,不加修饰,常常于细微处窥见真情实感,于平实叙述中漾起情感波澜。刘增杰阅历丰富,历经磨难、饱经沧桑,他与大嫂骨肉相依,亲密接触,亲身经历家人的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他有着说不尽的亲情故事。如今面对大嫂故去,当他回忆往事之时,像是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情感思绪一下子全都从内心深处翻腾了出来……于是,当这种真挚而绵长的亲情在泪水的陪伴下化作文字符号,书写在纸张上的时候,感人的作品就诞生了。这篇“怀念大嫂”一个最大的闪光点,首先就是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字字句句充溢着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读着这些既悲伤又敬爱的文字,令人感心动容!
  这篇成功之作与作者五六次的反复修改有关,彰显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确是经验之谈,此文以记述见长,但描写略显不足,尚有进一步提高和出彩的余地。
  刘增杰,天津散文研究会原副会长,南开大学毕业的文学院学生,毕业后服役,后转业到出版社任编辑,职称做到编审,是一位在出版界有名气的出版人。他做过一系列的编辑工作,退休后任《散文福地》副主编,编辑很多高水平的文章。他工作认真,经验丰富,刚正直言,实事求是,对待文章的编审精益求精,不苟一丝,他曾经直言,一个著名的杂志的,文字校对工作来不得一点敷衍、粗糙。他热心为文友们无私地服务:他曾为文友们编辑过《名家母爱散文》一书,还做了关于亲情散文写作的讲解和指导;组织编审有关亲情散文的书籍。在此基础上,利用期刊示范性地发表了一些有特点的亲情散文作品;他还及时搞了一次亲情散文作品的研讨与交流。
  刘增杰这位资深的老编辑,退休后写作热情高涨,写了好几十篇不错的散文,而且他一开始就着手写亲情题材的文章。他阅读了不少有关亲情题材的名家作品,还为大家汇编一本书。这篇文章就是他阅读众多亲情散文之后的亲手尝试的力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