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讯 > 卫生>创新解读健康 健康中国 为人类健康共同体做贡献

创新解读健康 健康中国 为人类健康共同体做贡献

华夏时讯 2022-01-22
 中共廊坊市委党校 健康廊坊课题组

 

前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2035年全面建成健康中国的第一个五年。中国,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四大文明古国,华夏民族为什么能一直得以存续,中国人的生命如何更好更健康的延续,我们还将为人类健康提供怎样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全部的答案都应体现在健康中国的更快更好的实现上。创新解读健康的定义,把创新的健康理念贯穿到每个人心中,并落实到日常生活和行为中践行健康中国,为人类健康共同体提供中国模式和范式,做出中国的贡献。

一、中国为什么要创新解读健康

健康,是每个人都期待和珍爱的生命状态,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理想的生活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日渐被人们关注。新时代面临新境遇,全球生命健康遭遇重大挑战,健康是什么?健康的答案在哪里?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成立之初的《宪章》中给出的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满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定义调整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

1健康定义内涵创新解读

首先,人类的生命本质应该回归到“爱”。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知是定义健康的前提。中国为人类文明特别是健康文明贡献巨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魅力日益彰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包含宇宙和生命的真相,人类共知。人性善的理论滋养了中国人的生命品质两千多年,世界一体、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心天生就是善良纯正的,即人人出生时都是“赤子之心”。基于西方人性恶的理论导致的恶言恶性恶行,不可再持续、不可能持久。世界和平的风向标在中国、看中国,人性善理论不仅要在中国人而且应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弘扬和发扬光大,人类的生命本质应该重新回归到中国人几千年前就倡导的“仁者爱人”的维度和层面。

其次,定义健康要纳入中国几千年的心学智慧。人类自古至今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身体的健康、身体是不是有病,怎样治病。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自孟子开始提出心理和心学的理念,后经阳明先生集儒释道之大成创立心学并将其发扬光大,毛泽东24岁写出惊世之作《心之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理论,日本的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用于企业管理取得巨大成功。伴随着全球更多的情绪压力等心理问题威胁人类健康,现代病催生出西方心理学,呼唤心理健康也日渐兴盛,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行为从身体到心理在不断发展,而定义健康要纳入中国几千年的心学智慧是正本清源、理所当然、为所当为。

再次,“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表述,很多人难以清晰的意识到和觉悟到“到底该怎么做”。对于健康的定义,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定义是有偏差的,没有涵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生命健康的深刻内涵的诠释,因此在健康的定义理解上,自然会有很大的迷惑和不解,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失和遗憾,最重要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健康文化的“营养”,并没有贯穿和恩泽到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人,这是重大的损失,世界探寻健康的过程走了很大的弯路,也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社会代价和生命代价。西方长期以来所倡导的是人性恶和二元理论,非黑即白,你死我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自然选择的丛林法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私利和贪婪贪欲,无不使用惨绝人寰的厮杀和屠戮,这是反人性和极为严重的违背天道、大道和人道的,与健康和平、生命平等、世界大同的理念大相径庭。只要抱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就不可能有和谐美好的关系。根本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本身不健康,贪婪和侵略成性危及到国家和人类,这是政治的不健康、政体的不健康和大环境的外因不健康的表象;最根本的恰恰是人心不古、人性恶导致各国百姓的生计、健康甚至生命被迫受到威胁、剥夺,却被歪曲的归因于个体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行,这也是世界乱相的根源所在。

最为重要的是:道德健康应是健康定义中最重要的部分。世界卫生组织从1990年就重新定义了健康概念含道德健康,但三十多年来,道德健康建设对世界健康的贡献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党,为了争夺权力,互“撕”互攻,无所不用其极,这次世界面临疫情的重大危机,欧洲和美国的政府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命巨大挑战,而中国在生命面前“一个都不能少!”东西方防疫效果对比鲜明,举世震惊于“天佑华夏,生在中国是万幸”。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自身食品安全、贪污腐败、钱权信仰、道德滑坡等巨大危害和极为严峻的挑战,道德健康的真正含义、运用和普及亟待加强,道德健康建设任重而道远。

3、健康定义外延创新解读

健康定义内涵之外是健康环境和健康的生态。人类定义健康,但不应该单纯指人类,也不应该只服务于人类。老庄哲学道出了宇宙的真理、天地规律、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万物一齐,大自然万事万物是平等的,人跟万物合一了,也就能够把万物当成自己的朋友,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看起来是千差万别的,归根到底又是一体合一的,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类绝对中心主义,什么都是人类为中心,掠夺伤害大自然、透支破坏环境却不感到羞愧,烧杀抢掠侵略甚至毁灭别的国家和民族充斥着人类的历史。民吾同胞,物与吾也,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健康共同体意识,人类生态、生命共同体意识,大自然健康,生态环境健康需要人类共同负责,世界只有整体健康人类才能最终获得健康。

二、在新形势下,中国如何创新解读健康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理念日渐清晰并重视,建议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解读成和“谐美好的关系”也称关系健康,既便于更多的人理解健康的定义,又能把健康分为不同的层级,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谐美好的关系(关系健康)、道德健康四个层级。和谐美好关系的核心首要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和谐,个人与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健康和谐与美好,与家族、亲人朋友邻里、同事领导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与大自然关系与天地宇宙万事万物关系的和谐等。最重要的是:个体、群体和整体都能够提升健康思想意识,知行合一,大道至简,大爱无疆,健康真的并不难。

1、和谐美好的关系在整体上应树立“天地人”一体合一的道德观、世界观和更高意识维度的宇宙观。关系的主体是:世界各类组织,国家、民族、地区,是每一个人。《三字经》有云:“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道是真理,人类依道而行就是德,道德之下和谐共生,道德无处不在,无所不是,道德健康是人类本来就有的生存和生命状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每一个人都是因为“爱”才来到生命,也应该因由“爱”而共生,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类与大自然生态之间只能是“让世界充满爱”的关系。爱自己,爱家人,爱党、爱国家、爱社会,爱大自然万事万物,感恩所有的人事物对我们生命的贡献,我们都应以更大的爱和贡献去工作和生活。人类不仅仅需要聪明智力,人类更需要爱力;我们不仅仅要智商高、情商高,更要爱商高。人类未来需要一门《爱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绝对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财富绝对不能是人类进步。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真善美的意义。”

2、和谐美好的关系在群体上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天下一家,是生死与共,是一体合一。中国人自古至今大爱无疆,大道无垠的体现,我们自古至今崇尚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人于天地间行走,内心装着天地和天下,自立自强,反求诸己,慎独自省,泽被苍生,心怀黎民。国之大者,“泛爱众,而亲仁”。中国不仅睦邻友好,崇尚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天下一家亲,“搭我们的便车”,而且透过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健康之路,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以中医为首的优秀的健康文化传播到全世界,恩泽到全世界。

3、和谐美好的关系最关键的是个体上要树立“身心灵德”合一的意识。一个人,要活的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一个人,能不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魂高尚,关键是看个体的人,其道德信仰定位在何种高度、何种维度上。当一个人心中秉持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个人修为的层面上,个体的人就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每一个个体就会把自己的生命、使命和天命定位成“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上,怀抱着天下为公,一心为民之心,哪里还有身体不健康,心理不健康,社会不和谐的表象?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人永远骗不了自己的良心和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会觉醒于内在的善良,浪子回头金不换,洗心革面,未来人们会慢慢发现,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做个好人,不断做好事奉献社会。“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心是光明磊落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好求的?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守住自己这一颗心,管好自己的“身心灵德”健康,不给亲人家人和国家社会添麻烦,大大减少医疗费。共同缔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为人人”的幸福景象。人生志在真理,人心健康赤诚。

三、道德健康建设是健康中国为人类健康共同体贡献的致胜法宝

健康中国需要创新的健康理论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引领世界走向人类健康共同体。道德健康的基因在中国,只有中国能够解读、诠释道德健康的真正内涵,老子的《道德经》涵盖人类道德健康的终极答案。

中国创新解读健康的定义应该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谐美好的关系和道德健康至善至上的状态。中国,怎样透过创新思维、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创立健康中国的健康特区,创建道德健康城市试点、标杆和示范,成功后在全国高质量推广,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实现健康中国?

1、从道德健康入手,成立道德部

孔子有云:“吾道一以贯之”。依道而行,以德行道;

康德敬畏满天的星辰,敬畏心中的道德律。每一个天同覆,地同载的人,内在秉持的是与天地宇宙合一的“道德律,”其外在的言行举止会偏差吗?会违背“人民就是江山”的意志吗?还会不爱自己的国家吗?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提出,修己是首要,开篇第一起句话是:“人之生也,不能无所为,而为其所当为者,是谓道德。”我们来到人世间,把该干的事儿干完干好干圆满,就是活好了一生,就是没有辱没父母给的生命;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类服务”;“我将无我,为了人民!”只有这样,才叫一个人“有道德”、践行道德,真正圆满了自己的天命。此生才无憾。

当下世界不太平,人类在不断的上演着贪婪成性,烧杀抢掠,无休无止,争权夺利,无数次的挑起战争,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甚至升级成不见硝烟的生物战;中国依然面临大量的假冒伪劣、腐败和失道败德等一系列沉疴难题,很多人似乎把“生命之本”给弄丢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钱权交易、名利至上,人类到底是怎么了?这么多的世界组织,国际法,各国法律、国家机器都无济于事,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心内在的道德律问题。各国的基础教育应该在天真的孩子幼小心灵播撒“童蒙养正”的种子,全球全面实施“少年养志”和“成年养德”教育,重点狠抓师道师德和医德建设,人类呼唤“世界道德健康组织”,中国可帅先成立道德部恰逢其时。

2、把土地食物健康化,市场环境全面净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把土地和食物健康化是所有百姓的呼声和心声。一产健康了,二产、三产的健康就有了保障,道德健康赋能的四产和人工智能等在科技制高点上引领健康中国;市场环境在法律外在的他律高压和道德内化自律净心的双重作用引领下全面净化,人心好了,天下就太平了。自然环境不断向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公道自在人心。继全民小康之后的全民健康建设将是下一个阶段中国的努力方向,尽快高质量、全面实现健康中国,用我们优秀的道德健康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高科技和大数据,以一体两翼为手段,打天下,均天下,泽被天下,健康天下。则由中国引领的人类健康共同体有望尽快实现。这也是中国不会辜负社会主义应有的重要举措,是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大胆尝试。京津冀健康城市群协同发展可率先“打破一亩三分地”,勇当健康中国的健康特区,做健康中国和健康城市群的引领和示范。

3、道德健康是健康中国为人类健康共同体贡献的制胜法宝

道德部、世界道德健康组织,将市场主体“道德化”,是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所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根本矛盾的如意“法宝”。 市场经济的主体被道德化,这并不容易,特别是贪腐,诟病沉疴影响甚大;中国自1912年停止读经至2012年十八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断脉”整整一百年!“打倒孔家店”、文革十年、西方文化的侵蚀,中国全面道德健康净化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核心就是道和德,在严格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中国一旦透过道德部、道德健康打通所有的“关节卡点”,健康经济必将成为健康中国系列重大新引擎,健康中国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由“不可逆转”送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开出健康中国加速度甚至的“幂”速度,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走向“己所欲施于人”,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望提前实现,从小康走向世界大同的几千年梦想终将梦想成真。

 

结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当所有的国家所有的市场主体,在道德健康层面、在世界一体天下一家的意识形态里去思考、去行为的时候,每个国家、每个群体、每个企业、每个人都会真正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理,是大势所趋,是生命的本来;个体、群体和整体都真实、诚实的面对这个世界和他人,面对自己内在的良知,格物致知(知世界大道、知人类健康共同体之真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将道德健康的至善至上作为全民的共同理想和真心愿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则健康中国治,天下开太平,人类健康共同体的实现水到渠必成。共产主义理想,曙光必在东方!

 

     执笔人:  中共廊坊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 张慧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