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讯 > 民生>辉煌的十年|廊坊文安:生态洼淀助推高质量发展

辉煌的十年|廊坊文安:生态洼淀助推高质量发展

华夏时讯 2022-06-30
 00300289847_de3274a8
图为游客在文安县赵王新河湿地公园乘船游览。 郑佳庆/摄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通讯员 郑佳庆 王猛)风景秀丽的赵王新河、水清草绿的洼淀风光、郁郁葱葱的树林……近年来,廊坊市文安县依托丰富的水网资源、做足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探索生态资源产业化发展模式,构建与白洋淀水脉相接的区域生态体系,推动本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环城水系重现水乡风貌

00300289845_4d5cf018

图为文安县城区一角。陈有柱/摄

  近年来,文安县以提升百姓幸福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投资5亿元,对城区内原有河道进行综合改造和疏导联通,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游园节点建设以及桥梁建设,规划面积达189万平方米。项目竣工后,将形成总长12.6公里的环文安城区的水系生态带、景观带、文化带、经济带,对改善局部河道水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是文安县重点工程,建设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万柳金堤、胜水荷香、孟母高台等文安古八景以及左各庄第一特支、姜庄子斧头战等红色文化也会通过雕塑的形式一一展现出来。文安县城市管理局局长张立强表示,工程在突出当地特色的同时,工程还兼备净化水源、科普教育、生物保育等功能,工程竣工后,将有效改善局部河道水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河湖湿地是多种生物重要的栖息地,具有调蓄洪水,控制沉积、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等生态功能。文安持续实施生态补水,利用引黄、引淀(白洋淀)时机累计蓄水3.2亿立方米,着力打造以老防洪圈为核心的景观水系循环区、以安里屯湿地为核心的东部湿地恢复区、以西码头闸为核心的京南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小白河为核心的西部水源涵养区、以三官村扬水站为核心的水文化展示区五大循环水系,将“死水”变“活水”,河流湿地生态得以明显改善。

  文安县还统筹推进污水处理、饮水安全、景观提升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打造了以赵王新河湿地公园、鲁能生态区、森林公园、文礼公园为代表的一批以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水相亲、城水相依的景观环境,形成了“水清、河畅、景美”“人水相亲、城水相依”的优美环境,为当地绿色发展注入了活力。
“河长+”模式擦亮洼淀生态底色

00300289846_60c5ca28

图为文安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在赵王新河水域巡河。 张宽/摄

  每天清晨,在文安县大围河乡赵王新河岸边都能看见巡河员李金鹏的身影。他拿出手机打开“河长云”APP巡河系统,点击“开始巡河”,便开启了一天的“巡河之行”。“巡查过程发现问题隐患,可以通过APP平台实时上传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反馈,工作变得比以前高效多了。”李金鹏说道。

  文安县通过严格贯彻落实河长制任务要求,紧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结合全县河渠特点和功能定位,探索形成了“河长+巡河员”“河长云APP+无人机”等工作新模式,建立了管水护水长效机制。

  “治好水的同时更要管好水。”文安县水务局局长田卫军说到,文安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域与河系、渠系相结合,县乡村三级河长为主要内容的组织体系,利用“人防+无人机巡防”“河长云手机APP”等手段定期监督巡查,范围覆盖该县主要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进一步织密了该县水环境监管网络,强化了水环境治理能力。全县实现了河渠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目前,文安域内水生态质量不断提升,吸引了大量鸟类栖息聚集,据统计,域内新增野生鸟类26种,现有小天鹅、燕鸥等野生鸟类87种,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

  扩林增绿打造京南绿色生态屏障

00300289844_c73c8fa2

图为文安县鲁能生态区一角。刘伟/摄

  在全面优化水环境的同时,文安县紧扣生态修复主题,将植树造林与建设水韵宜居城市有机融合,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

  为提高全民植树积极性,文安县采取加强市场化运作与创新土地流转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多方共赢”的市场化植树造林新模式。

  “我把自家土地流转出去,再腾出手来帮造林大户管理绿化造林,年纯收入5万元左右。”文安县德归镇何黄甫村村民许广乐的话,道出了很多文安农民的心声。

  在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的同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该县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模式。通过反租倒包、政府租地、大户承包等造林机制,实行阶梯补贴政策,不仅为企业和造林大户大面积造林提供了保障,而且保证了林木的成活率,同时,林粮间作维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粮食的收入,在解决了农民再就业的同时,调动了百姓造林的积极性,成效非常明显。

  为进一步充分调动造林积极性,文安县拿出了足额绿化资金,用于廊沧高速、新防洪圈外拓、兴祖线、王宫线等廊道绿化租地,切实解决了土地流转的资金难题。

  在环城水系工程、106国道、廊坊高速连接线、兴祖线、王宫线等廊道种植了白蜡、法桐、银杏、泡桐、美国红枫、栾树、五角枫、油松、碧桃等树种,大约35个品种。

  植树造林带来了精品景观。文安青雨苗木公司在大留镇兴祖线两侧种植绿化苗木10400亩,实施了“万亩花海”工程,不仅有加拿大红樱、海棠、银杏等观赏树木,而且在林下种植观赏、药用牡丹、玫瑰、丹参、芍药,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价值。

  如今,行进在廊南文安大地上,天蓝水碧,满目苍翠,绿海荡漾,百里荫浓。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蓝绿交融的生态底色也正在迅速转化为当地的发展优势,2021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6项,比上年增加37项,同比增长27.4%,获批省市重点项目11个。“十三五”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31亿元增长到230.6亿元,年均递增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355元和19435元,年均递增7.7%和8.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nd